top of page
簡介-4-04_edited.jpg

社團法人
台灣城鄉風貌人文發展協會

        此地原本為眉原群社地,日人統治後劃歸平地行政區域,本為牛眠山林家開墾區,漢語稱為「六隊」,為將3社族人遷居於此,由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出資收購為國有地,強迫此處佃農漢人遷居。

        台灣光復初,改名「互助」,中原部落行政區域歸屬於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在仁愛鄉西北隅,埔里之北,在北港溪流域,其西部比毗鄰國姓鄉北港村,東接仁愛鄉發祥村,北面及南面依山,有北港溪由東而西,橫貫其間,將村劃分為南北兩部,北為清流部落,南為中原部落。結社於北港溪下游左岸,猴洞山北方山麓,海拔五百公尺的台地,為德奇塔雅群所屬巴蘭、卡奇克與塔卡南三社共同組成的聚落,巴蘭,原居霧社及其以西脊嶺上;卡奇克社原居春陽對岸高山腹;塔卡南社居南東眼山對岸高山腹,海拔一千二百公尺,結社已一百六十年以上,皆自托魯萬社遷來。

中原部落經多次的天災地變,故以今日的行政區分為中原口(包含1-3班)、中原(包含4-5班)、新村(因災3-4班遷至此)、梅子林(因2班地少而跟漢人買地而遷至此)、五漂坑(只有一個原住民其餘漢人)及16戶(因地震以1班為主少數2-3班遷至此)成為現今共同生活區域範圍。

        織布的家工作室為部落長輩找回童年織布的樂趣,為部落新世代打造一個可以傳承織布及為部落中壯年學會織布的地方,是部落與部落、不同族群文化交流的地更是大家肯定自我及成長自立的地方,人們開心的在龍眼樹下說古往今來的故事,自在的學習部落文化,讓部落族人舞動賽德克,織出巴蘭社,讓織布的家是我們的家的園地。

社區基本資料

單位名稱:社團法人台灣城鄉風貌人文發展協會

聯絡人:王小萍

地址:台中市西區大忠南街90巷3號 

           (南投縣仁愛鄉中原段956號)

歷年計畫

109年度 // 舞動賽德克~織出巴蘭社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