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簡介-4-04_edited.jpg

草屯鎮
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草鞋墩」係草屯鎮的舊地名。傳說清代時挑夫將來自唐山的海鹽、海貨從鹿港挑擔至埔里一帶交易,途經本地過夜休息補給,而將穿壞的草鞋丟棄於村外,日久成墩而得此名。本地自清代以來即水稻生產豐富,並因地處重要交通要道,促使草鞋產業發展蓬勃,頗具盛名。

        本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即以「草鞋墩」的文化意象為基礎致力於稻草文化及各項工藝之推展,並以友善環境與生活美學的推動,積極推動稻草文化暨稻草工藝,在稻草工藝品牌建立方面因為其獨有之工藝特色而受到普遍性認同及歡迎。

        多年來協會努力將平凡甚至是廢棄不用的稻草形塑成為草屯鎮的地方特色,近幾年本會年又致力在稻草造型與裝置藝術領域發展,開創了稻草藝術新的里程碑。

        儘管本鎮近年以稻草工藝為在地推動的特色,然而本鎮仍然缺乏該項工藝具體易顯的公共空間裝置,因此本會希望藉由本計畫「<草鞋墩的稻草印記(二)>稻草裝置藝術」計畫,以系列的方式延續108年該處所作的裝置藝術-「巨人的大草鞋」與「大瓠・大富」二組作品的形式與精神,透過稻草工藝老師與社區民眾共同以稻草和草繩施作「螞蟻泥成山」呈現在地的傳說「帝王夢碎九九峰」,以及「北投社的原民勇士」表現本地清代漢人初墾時北投社(今北投里之番社內)平埔族原民的重要生活方式-獵鹿的樣貌,設置於「草屯植物公園」,表現在地的獨特性、故事性暨教育與休憩等功能性。

社區基本資料

單位名稱: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聯絡人:韓光範總幹事

地址:草屯鎮草溪路714號

歷年計畫

108年度 // <草鞋墩的稻草印記>

                 稻草裝置藝術計畫

109年度 // <草鞋墩的稻草印記(二)>

                 稻草裝置藝術計畫

bottom of page